

第一站:賽裝之源(游永仁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示中心)
永仁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示中心以豐富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線,由永仁記憶廳、諸葛方山廳、苴卻古硯廳、霓裳彩繡廳、游客服務廳等7大展廳構成,再現永仁的歷史風貌、發展成就、秀美山川、淳樸民風、非遺成果,打開一扇走進和了解永仁的文化之窗。


第二站:彝族之根(游永仁彝繡一條街)
永仁彝繡一條街位于縣城永定老街內,這里匯聚了永仁七個鄉鎮的彝繡精品、刺繡大戶和文化企業,主要經營彝繡、苴卻硯、羊皮褂、根雕及民間樂器等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同時提供民間器樂傳習、演奏等服務,文化氛圍濃厚、地方特色鮮明。


第三站:苴卻古硯(游永仁縣苴卻民族工藝制品廠)
苴卻硯因石材產于永仁縣(古地名苴卻)而得名,每一個硯臺,都是一個集石品與雕刻藝術為一體的珍品。苴卻硯以細潤適用著稱,以石品、紋眼、色澤豐富見長,集中國四大名硯——端硯之石眼、歙硯之標、澄泥硯之細、洮硯之紋的特點于一體,是書畫家、收藏家及書畫習作之佳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第四站:諸葛方山(游永仁方山AAA級旅游景區)
方山地處川滇兩省交界要塞,是我國西南眾多名山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南方古絲綢之路的途經驛道、古代漢蜀茶馬古道西線靈官道、西晉姚嶲道、唐清溪道上的重要路段。


(諸葛營村--普中華 攝)
方山之上,豐富的人文景觀與優美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諸葛營、望江嶺、珍珠滴水巖……佳景天成,美不勝收。


特別是有“方山第一景 ”之稱的望江嶺,相傳是諸葛亮在方山駐軍時的烽火臺遺址。登臨其地,一眼望三江,望江望嶺望白云,觀古觀今觀天地。108國道橫貫山腰,金沙江水蜿蜒向東,成昆鐵路沿江飄遠。早起觀日出,萬水千山,煙波浩渺,朝霞無限,景色蔚然壯觀。
方山之上,還有民族風情古樸濃郁的諸葛營村,房屋全部為具有典型彝族建筑風格的“土掌房”。外墻貼紅砂石塊、屋頂貼青瓦、屋面裝飾彩云線和檐口彩繪,墻壁綴有美觀的彝族風格壁畫,把“紅、黃、黑”的主色調和火等彝族文化元素盡融其中。

村莊整潔干凈,房屋古樸典雅,院落通透,蜿蜒的村道四通八達,傳統鄉村里的人情味在這里依舊濃郁。

村內有很多農家樂,可以吃到土雞、羊湯鍋、烤全羊等農家菜肴。

第五站:找尋歷史足跡(游永仁中和古鎮 )
中和古鎮,是古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入滇第一站,歷史文化悠久,民族底蘊豐厚,是茶馬古道上的一顆明珠。

古鎮古樸幽靜,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獨具特色,于山腰群起建筑,以鹽馬古道為中心街道,街兩面用條石鑲砌,在條石上一層接一層地蓋房子。

一套套四合大院的房門、窗柱、翹檐、回廊上都雕龍刻鳳,精雕細琢。建筑群融西洋、漢族、白族建筑特色為一體,為土木結構,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珠璣走廊,格子花窗,每梁必雕,每墻必畫,詩清畫明,優雅別致。院內附設茶坊、酒館、客棧、馬店,是當年來往客商入住、休憩的好去處。

第六站:國家級傳統村落(游永仁外普拉村)
外普拉傳統村落形成于元代,布局于“三山夾兩河”之間,建于一整塊大石頭上,是歷史風貌鮮明、山水田園景觀秀麗、傳統格局完整的國家級傳統村落。2021年,外普拉村被評為云南省旅游名村、第三批云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國家3A級旅游景區。


來到外普拉村,站在觀景臺向下看去,整個村莊猶如仙鶴下河飲水。房屋依山而建,村間道路錯落有致、曲徑通幽。村莊古樸寧靜,青石板和鵝卵石鋪的小路旁,傳統土木建筑民居林立,一磚一瓦都遍布了歲月的痕跡。

遠眺而去,山腳土地平曠,田間小路仿佛一條條分界線,將農田分割成為一塊塊翠綠色“小方塊”,生態田園風光無限。


這里民俗文化保存完好,火把節、祭龍節等傳統節日隆重熱鬧,摸魚節、豆花節、鄉村音樂節等特色文化淳樸多彩,山歌小調、彝家三跺腳等風情濃郁,是一處體驗民風民俗的好地方。


永仁還是聲名遠播的“陽光果園”,四季水果不停歇,春有沃柑甜如蜜、夏有葡萄助消署,秋有石榴如瑪瑙、冬有草莓暖如心……


能吃、能逛、能買、能玩的非遺生態之旅,你心動了嗎?
大美永仁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