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綢之路的西南驛道,將邊陲重鎮姚安培育成一個有著漢唐雅韻的文化名邦。這里山川秀美、物華天寶,素有“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的美譽,千年的積淀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文化,流傳著“彝族梅葛”“姚安花燈”“壩子腔”“蓮花落”等民族民間音樂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民間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姚安“彝族梅葛”與“姚安壩子腔”和“姚安花燈”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擴展項目名錄,快跟著小楚來了解一下——

“梅葛”是彝族人民世代相傳的一部創世史詩,被視為彝族的“根譜”,在社會學、民族學中被視為“人類起源說”。最早發源于姚安縣官屯鎮馬游坪彝村,并在附近的黃泥塘、三角、左門、大河口等彝家山寨廣為傳唱,成為金沙江中上游彝族聚居區風情濃郁、古樸神秘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遺產而備受關注。

隨著“梅葛”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馬游坪這個古樸神秘的彝族村寨也被更多人熟知,先后被列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中國彝族梅葛文化生態保護區、中國彝族梅葛文化傳承地和民族文化名村、云南省民族民間工藝品示范村,文化氛圍濃厚、地方特色鮮明。

這里山清水秀,風景絕美,獨具特色的梅葛文化、傳統民俗、古樸村落、彝家美食和刺繡服飾令人驚嘆。

來到馬游坪,春可賞油菜花,夏季可采野生菌,秋天處處瓜果飄香,冬天火塘旁邊話家常。

“姚安花燈”曾有“唱到中南海,舞到東南亞”的輝煌。演出通常在春節期間,由農民藝人組織玩燈班子到各村各戶去表演。表演多為由打岔人先唱祝詞,然后拉花,再演出折子戲。在演出中都有鑼、鼓、鈸、小鑼、笛子、二胡、月琴、三弦等樂器伴奏,并在行進中或耍龍或耍獅子,形式歡快活潑,極具地方特色。

“壩子腔”是姚安壩子春耕栽種期間的民歌,是勞作之中的即興演唱。一段優美的壩子腔,往往可說一件事、講一個人、論一個理。曲調婉轉纏綿、如訴似泣,極具感染力。

這些魅力十足的非遺文化,期待你來一一探尋。

來到姚安,就一定要到光祿古鎮走走。

古鎮位于姚安縣城北部12公里處,是滇中地區歷史悠久、布局規模較大的歷史文化名鎮。穿過歷史的風塵,姚安的厚重與風雅,都留在了光祿古鎮中。
古鎮的街道呈“坤”字回型街布局,一條條被磨得光亮的青石板路,彎彎曲曲不知通往哪個街頭還是巷尾,街巷兩旁則是古老的明清建筑,有元代設置的姚安路軍民總管府、文昌宮、三豐祠、中西合璧的高雪君祠、名人故居等建筑,更有始建于唐天佑年間的龍華寺,歷史文物古跡眾多。

(姚安路軍民總管府)

(中西合璧的高雪君祠)

(光祿古鎮龍華寺)

漫步在古鎮的青石板街上,古香古色的坊巷、頗具明清風格的民居、物美價廉的小商鋪,還有坐在街邊悠閑聊天的老人,一種親切舒服的感覺油然而生,悠然自得的慢生活讓人無比向往。

來吧!來姚安赴一場“文化名邦”的非遺盛宴,聽一聽古老的“彝族梅葛”,摸一摸滄桑斑駁的墻,看一看充滿故事的景,讓心靈沉淀下來,享受片刻的休閑和靜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