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從配套措施、品質提升、推介營銷、產業孵化、融合發展5個方面發力,加快實施10項重點工作,全力構建彝繡特色文化產業鏈。

打造彝繡特色文化產業孵化“彝繡園”,形成產業集聚輻射帶動效應。壯大市場主體形成產業集聚,統籌規劃建設彝繡文化創意產業園,持續打造彝人古鎮彝繡聚集區、牟定彝和園彝繡一條街、永仁彝繡一條街等一批彝繡主題街區,吸納各類刺繡企業入駐園區(街區)。出臺金融支持彝繡產業十二條措施并推出銀行優惠貸款“彝繡貸”,保障彝繡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推出保證純手工繡品的“彝繡保”,降低彝繡企業物流成本的“彝繡郵”三項配套措施。

推動彝繡特色文化產業品質提升,組織楚雄彝繡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打造楚雄彝繡區域公共品牌標識的“彝繡識”。與東方國際集團合作,打造彝繡特色文化產業“彝繡標”。強化人才培養增強產業支撐,成立彝繡專家工作站和彝繡專家智庫,打造“彝繡庫”。拓寬彝繡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空間,組織彝繡企業參加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第七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及石獅國際時裝周等系列展會活動,舉辦彝繡產品發布“彝繡秀”。宣傳展示和銷售彝繡文創精品,有效提升楚雄彝繡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拓展彝繡特色文化產業市場,持續做大福建等沿海城市訂單,拓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海外等區域市場,不斷加強楚雄彝繡與福建媽祖文化、木雕文化的有效銜接,持續開展“媽媽制造”等彝繡合作項目,打造“彝繡造”。為促進彝繡特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以“遇見楚雄——楚雄州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展示點”為平臺,擴大彝繡產品線上銷售,推出體驗彝繡傳承的精品線路“彝繡游”。

通過打造從開發端到市場端的完備產業鏈,楚雄彝繡逐步走向時尚化、國際化、產業化發展軌道,努力把楚雄彝繡產業打造為鄉村振興和滬滇文化幫扶新亮點,把楚雄建設成“云繡”系列產品的示范引領州市和云南省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撐區。
來源丨云南日報客戶端